湘西高新区2024年预算执行和2025年预算草案编制情况公示
湘西高新区2024年预算执行和2025年预算草案编制情况公示
(2025年1月2日)
一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
(一)财政资金收支情况
1.公共财政收支。1-12月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615万元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完成33328万元,超支11713万元。
2.政府性基金收支。1-12月,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10万元,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完成31173万元,超支28263万元。
3.总收支情况。公共预算和基金预算总收入24525万元,公共预算和基金预算总支出64501万元,收支相抵后总超支39976万元。
(二)财政财力收支情况
1.公共预算财力。1-12月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15万元,上级补助收入5069万元,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10万元,财力收入总计30294万元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3328万元,上解上级支出750万元,支出总计34078万元。收支相减后超支3784万元。
2.政府性基金财力。1-12月,政府基金预算收入2910万元,上年结余147万元。政府基金预算本级支出31173万元,上解上级支出100万元,支出总计31273万元。收支相减后超支28216万元。
3.总财力情况。公共预算和基金预算财力总收入33351万元,公共预算和基金预算总支出65351万元,收支相抵后总超支32000万元。
二、2025年预算草案编制情况
根据《预算法》规定,我区对2025年财政形势进行了研判,启动了2025年高新区预算编制工作,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(一)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
1.指导思想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中央、省、州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,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,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,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,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2.基本原则。
一是坚持零基预算,优化资金配置;二是坚持量力而行,兜牢风险底线;三是坚持统筹兼顾,聚焦重点领域;四是坚持勤俭节约,积极降本增效;五是坚持规范管理,硬化预算约束。
(二)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
1.一般公共预算
(1)预算收入情况。一是地方收入按5.5%增长预期为23002万元;二是转移性收入预计为10000万元,其中,返还性收入1508万元,一般性转移支付8492万元。以上2项共计形成2025年湘西高新区预算收入33002万元。
(2)支出拟安排情况。根据以收定支要求,高新区2025年安排支出31114万元,上解支出730万元,债务还本支出1158亿元,支出合计3.3亿元,当年可实现收支平衡。。
2.政府性基金预算。政府性基金预算根据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安排,按基金项目编列,做到以收定支。高新区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9117万元,对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29117万元,其中专项债务付息支出14646万元、隐性债付息支出830万元、PPP支出责任5493万元、土储中心3368万元、优惠政策资金兑现专项1504万元、政府投资项目拖欠账款900万元、双河安置区项目1586万元、牯牛城安置区项目700万元等支出,收支相抵后实现平衡。
3.国有资本经营预算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收支平衡原则,不列赤字。湘西高新区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300万元;对应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300万元,收支相抵后实现平衡。
三、下一步保障措施
(一)多点发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增长。一是聚力实施财源建设筑牢收入根基。紧紧围绕高新区管委会确定的产业布局,建立健全产业支持政策与经济社会贡献挂钩机制,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,努力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。二是着力强化税收征管锚定收入目标。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,深入推进精确执法、精细服务、精准监管、精诚共治,降低征纳成本,坚持依法征收、做到应收尽收,确保全年财政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。三是大力盘活各类“三资”挖掘增收潜力。按照“能用则用、不用则售、不售则租、能融则融”原则,加大对各类资产、资源、资金的盘活力度,将资源转化为资产,资产转化为资金,为高新区财政收入增收注入源头活水。四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提升财力水平。加大向上争资汇报力度,进一步增强项目储备,用好用足上级增发国债、专项债政策,争取上级更多的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支持,确保我区可用财力水平稳步增长。
(二)多管齐下推进财政改革稳成效。一是落实“过紧日子”控制行政成本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“过紧日子”要求,坚持有保有压,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,规范编外人员管理,加大对落实“过紧日子”的审计、监督力度,从严从紧控制行政运行成本。二是加强专项管理提升资金效能。完善对专项资金管理,优先保障党工委管委会的重大决策部署,细化绩效目标,对资金的分配使用做到全程监管,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绩效。三是严控增支政策硬化预算约束。进一步规范财政奖补和其他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出台,预算执行中确需出台的增支政策,原则上通过下一年度的预算再予以研究,减少不必要的预算调整和预算调剂。
(三)多措并举兜牢风险底线稳运行。一是严格预算管理兜牢政府“三保”底线。坚持“三保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,积极筹措资金、科学调度库款,兜牢兜实“三保”底线。二是用活政策工具严守地方债务风险红线。坚持依法适度举债机制,进一步摸清各类债务情况,充分运用财政资源、金融政策,落实“六个一批”风险缓释措施,牢牢守住政府性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。三是严守财经纪律筑牢资金安全防线。扛牢财会监督主责,深入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,强化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审计、监督的贯通协调,严肃整治各类违纪违法问题,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“高压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