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西高新区:坚持以硬措施 优化营商软环境-湘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

湘西高新区:坚持以硬措施 优化营商软环境

来源:湘西高新区新闻中心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2-11-04 14:28:06 字体大小:

营商环境是生产力,也是竞争力。近年来,湘西高新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出实招、降门槛、减环节,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2021年,湘西高新区在全省44家高新区绩效评价中排第12位、在全省143家园区综合评价考核中晋升到第33位。

以系统思维打造规范的政务服务环境。坚持“一盘棋”思想,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政务服务环境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,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。一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。在全州率先推进园区赋权事项落地,明确144项园区赋权目录清单,启用“行政审批专用章”,推行“一个大厅办事、一枚印章审批、一支队伍服务”,落实“一网通办、一窗通办、一事联办”,实现群众办事不出社区、企业办事不出园区。今年1-9月,审批办件1.9万件,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应用办件8000件,承诺时限压缩比达73%以上。二是完善制度体系。出台《湘西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负面清单“十不得”》、“清廉大厅”建设八条措施等,建立健全绩效考评、定期调度、政企沟通、日常管理、“好差评”等制度机制,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。三是提升服务效能。大力推进区、街道、社区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做到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、规范政务服务大厅布局、规范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设置“三统一”。率先应用推广中介超市,用行政审批的“减法”换取企业发展的“加法”。今年1-9月,市场主体净增663户,完成全年任务的111%;企业净增325户,完成全年任务的108%。

以创新思维打造高效的要素保障环境。坚持解放思想、打开思维,创造性地抓好要素服务保障,让企业放心投资、安心经营、专心发展。一是筑好“暖心巢”。加快武陵山智能制造基地、西区产业园、东区大健康产业园等1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,加强对已建成的6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规范管理,盘活“双创”大厦、金融大厦、总部经济大楼等优质资源,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入驻平台。二是织好“保障网”。严格落实领导干部“三联”工作机制,大力开展“送政策、解难题、优服务”行动,帮助企业解决难题289个。设置“优惠政策兑现”窗口,坚持“一把尺、一册办、一网办、一窗办、一号办”兑现优惠政策。今年1-9月,兑现各类政策资金6619万元,优惠税费4.46亿元。深化金融服务,完善融资风险补偿机制,鼓励、支持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。今年1-9月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新增贷款2.94亿元,办理续贷4.63亿元,帮助企业获得担保贷款4922万元。三是引来“金凤凰”。实行产业用地分类,鼓励土地混合使用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,推行用地弹性出让、长期租赁、先租后让、租让结合供地等,满足产业项目用地需求。去年来,累计完成土地供应3971亩。今年1-9月,招商到位资金19.22亿元,同比增长13.9%。新引进项目28个,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0个,引进“三类500强”企业新投资项目3个。

以法治思维打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保障作用,严格市场监管,规范市场行为,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。一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。深入推进部门联合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制度,提升监管工作的规范性、公正性和透明度。探索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,规范“红黑名单”管理和联合奖惩机制,严格企业信用等级监管和金融风险管控,促进企业与市场健康发展。2021年以来,共受理消费纠纷等投诉144件,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。二是严刹不正之风。制定《减轻园区企业“迎来送往”负担五条措施》,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。以刀刃向内、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,对不作为、乱作为等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,从严追责问责。坚决拆除“卷帘门”、 打破“玻璃门”、 关闭“旋转门”,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。今年1-9月,印发敦促函2份,对4个单位发出警示,约谈12人。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以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(湘西)分中心为载体,打造“全领域、全链条、一站式”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,为市场主体提供方便、快捷、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。截至9月,共受理商标申请406件,专利业务81件。

相关文档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
关闭 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