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西高新区生态环境治理十年回眸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发展深植“生态底色”
—— 湘西高新区生态环境治理十年回眸
山河长青,天朗气正。
从主干道望去,青山绿木交错,标有现代物流、智能制造的建筑鳞次栉比,“创新”“奋进”等字眼在护坡上若隐若现,这是湘西高新区西区产业园,“绿”和“生”两种盎然的底色,让这个绿色产业汇集区特征格外明显。远处,厂房耸峙,高楼林立,有聚集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创业园,主打新能源材料的北区厂房,象征现代经济文明的金融大厦,一股昂然的蓬勃的气息充斥在这些错落有致分布有序的版图中。
谁能想到,十几年前,这里是临近市区,却与经济文明无关的荒坡村落,是无资源禀赋,无地势可凭的不毛之地,现如今,这片面积仅7.12平方公里,人口不足5万人的土地上,产业兴盛,城市更新,发展和保护交织,生态与经济共生,经济体量位居湘西第一方阵,生态环境在州内名列前茅,已成为湘西州经济发展的桥头堡,生态和谐的宜居区。
这十年来,湘西高新区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“两山”理论,秉承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发展理念,融合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,勇于创新,砥砺奋进,园区环境从“乱”到“治”,再由“治”变“美”,探索出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实践。
1
湘西高新区成立之初,百废待兴,广纳“宾客”,是有识之士创业的热土,也是企业项目干事之宝地,但从另一角度,却也是生态环境工作的“贫瘠之地”。彼时还是经济为王的年代,在主抓经济产业发展的园区,环保部门敬陪末席是那个时代的缩影。但这不是管理者的失策,偌大的园区二三十个部门此时只有不到50名干部,环保部门能有3人编制,已是殊为不易,但面对“恶劣”的环境治理形势,工作依然举步维艰。
“那时候园区刚开始发展,到处在开工搞建设,我记得噪音扰民是当时我们投诉最多的。”一个本地居民回忆道,“那段时间虽然不长,但对我们日常居住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适”,看得出来,群众对当时情况记忆犹新。而在当时,因为各类项目纷至沓来,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可避免,扬尘、夜晚施工噪音、工地固体废弃物等,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,也确实影响到了居民生活质量。
因政策变动,符合建设新城新区需要,湘西工业园更名为湘西经济开发区,从单一工业园区转变为综合性、产城融合的经济开发区,之前对园区的选址、工业布局以及污染物的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调查论证需要调整,园区环境综合评价也有待优化,已经跟不上园区迅速发展的需要,部分小作坊、小加工厂来不及完全搬迁,仍坐落在规划后的生活区,曾经荒凉的水泥厂、打砂场附近开始有了人烟,应出现在工业集中区的企业附近开始有了商业和小区,众多环境隐患已经逐步凸显。
水环境也不容乐观,此时的园区污水管网还未实现全覆盖,部分工厂自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或措施极不完善,暴雨时节,常有项目周边的污水冲入河道,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。乱象横生、污水横流,像刻在这个新兴园区的一道道丑陋的疤痕。
“群众举报和投诉很多,我们只能尽力安抚,对没有触碰生态环境底线的项目,尽量是协调为主,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,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,当然,对出现环境污染的,肯定是绝不姑息,但是对偶尔的施工噪音、施工扬尘,确实没有太多的人力物力去彻底解决。”一个园区干部的感言里这样写道,在高新区发展回忆影像图上,显示他不高的个子,脸上带着疲倦,鞋上沾满工地上的泥土。可能这就是发展带来的阵痛吧。
2
奉法者强则国强,奉法者弱则国弱。
湘西高新区在大扩容大发展的建设过程中,认识到要长久发展,必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求真务实,真抓实干,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坚持质量引领、转型升级、低碳发展,推动园区社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,相继建成了总长15公里的湾溪河、万溶江河沿河风光带、民族文化园、生态公园,兴建景观坝、景观桥等;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,清除卫生死角,整治扬尘污染,经开区空气质量明显提升;开展基础设施提质改造,打造美丽社区,社区面貌焕然一新;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建设,功能配套不断完善;实现了湾溪河、万溶江河排污管全贯通,水质得到显著改善。
为了打造与“州府新城、产业新区”相匹配的环境品质,还湘西高新区天蓝、地绿和水清,造福民生福祉,树立州府形象。湘西高新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,开拓创新,攻坚克难,全面发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,打造宜居、宜业的美丽生态新城。为完善城市配套。投资1.8亿元,对长潭路、丰达路、工业大道老营盘段等道路提质改造,完善停车场、公交站台、公厕等公共设施。同时,完成了220kv电力杆线迁改项目4条线路的复电;投资560多万元,购置各种环卫保洁车辆12台,新建(扩建)垃圾处理中转站1座,进一步增强了垃圾的处理能力;新建(改建)公共厕所15座,解决了群众公共场所上厕难的问题。
整治扬尘污染。抽调人员组成专班,昼夜巡查,严防死守,严厉查处乱拉乱倒、偷倒垃圾以及渣土车运输途中沿途撒泼等行为,遏止了扬尘污染上升的势头。同时,督促企业配置“降尘”设备,进一步减少扬尘污染。
打造最美生态公路和最美城中村景观。对5公里长的工业大道进行全面升级改革,修复破损路面,更换破损地面砖,清理占道经营和乱堆砂石等,提升道路两侧绿化美化亮化景观。对牯牛坪社区长潭组进行全面整治,疏通下水管道,硬化路面,对有碍观瞻、私搭乱建、违法占地的房屋棚舍等临建、违建及乱贴、乱挂、乱摆的广告和牌匾,进行全面清理和拆除,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景观,修建停车场和居民活动场所。
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。开展治脏、治乱和道路交通专项整治,消除卫生死角;全面实施禁放烟花鞭炮,着力提升大气质量;实施“碧水行动”,强化污水治理,全面落实“河长制”,确保湾溪河、万溶江河水清岸绿;开展社区环境整治,继续推进厕所革命,提升人居环境,助力社区振兴。
亮化城市夜景。投入资金1.2亿元,对区内主次干道、办公楼宇、企业单位庭院、桥梁、沿河风光带等进行了全面的亮化改造,使得经开区夜景流光溢彩、璀璨夺目……
2018年,湘西高新区在上级组织的建设美丽湘西同建同治月考核排名中,7次被评为一类单位,在2019年全州经济工作大会上,湘西高新区被授予“建设美丽湘西”工作先进单位。走进湘西高新区,就会发现道路宽敞,高楼林立,水清草绿,环境优美,群众安居乐业。园区积习一扫而空,补完了生态环境欠账,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理念初露峥嵘,渐已成形。
3
《礼记》有言: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要与人民群众福祉紧密相连,百姓满意、群众舒适的环境才是好环境。
植树造景,做好美丽园区绿色文章。实施系列生态绿化工程,先后完成武陵山大道绿化提质改造、区内高速公路绿化景观、万溶江、湾溪沿河风光带一期工程,启动了吉凤山生态公园和州级植物园建设,加速推进沿河风光带二期工程和景观坝建设,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植树造林、区花(紫薇花)种植和树木志愿认养等活动,积极开展美丽社区示范点建设。目前,湘西高新区核心区域森林面积716.9公顷,林木绿化率45.46%,绿化覆盖面积1244.4公顷,绿化覆盖率63.12%,人均绿地面积72.22平方米。
三大攻坚,消除园区突出环境问题。瞄准三年行动计划目标,对园区所有建筑工地严格执行建筑工地“六个100%”要求,规范整改具体问题200多个,约谈施工企业负责人63人次,下发停止施工通知书18份;同时加强对园区采石打砂场的整治工作,通过整顿停业、违法处罚、开办矿山整治培训班等方式方法,区内露天矿山面貌焕然一新;对区内建筑工地噪音、烟花爆竹等从严管控,严格实行工地夜间施工审批备案制,严禁城区燃放烟花爆竹,极大减少噪音污染案例的发生;并将区内河道纳入市政防洪工程,并配套修建了污水管网。同时,加强河道环境卫生治理,对河道实行定人定责定岗清理;出台相关文件,严禁河道养殖等行为。
在人民密切关注问题上,湘西高新区完善舆情应对机制,加强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问题、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等生态环境问题应对,实行领导包案制,细化责任分工,加强督查督办,及时抓好落实,对群众提出的诉求、建议特别是不具备现场解决条件的问题,逐条列出解决方案,确定解决时限,限期完成整治、调解、处理和答复工作。2018年以来累计接到信访和举报投诉案件200余起,信访受理率达100%,案件办结率100%,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信访问题。
加强园区生态环境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。强调服务优先,源头指导,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建设,重点强化污染源头控制,严格项目环境准入,与园区各职能部门联动,进一步理顺生态环境日常监管体制机制,提升园区生态管理能力,协助招商部门招大引强。今年以来,园区创建1个省级环境教育宣传基地(雪花啤酒),审批指导建设项目15个,根据相关政策和名录豁免17家企业环评手续,减少企业发展成本。用监管替代干预,今年来大幅度减少抽查次数,通过建立和完善58家企业管理档案,引导企业规范运行环保设施与治理措施,为企业减负。
提升园区生态环境“软硬”实力。近年来,湘西高新区在全省园区生态环境工作中排名前列,集中精力攻破各类省级、国家级创建工作,诚信园区创建、园区环境自评估等,软件创建成效显著,在省级名列前茅;自主编写的“三线一单”工作应用成果更是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案例推广。同时,园区加大环境基础设施,耗资500万元的西区隧道水体净化工程投建并运行,投资近400万元,建设了两个环境空气小微站、一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,园区大气监测体系日趋成型,全面提高了园区环境监测能力水平。
4
当前,覆盖空天地的监测体系正在逐步建立,园区环境基础设施从弱到强;历年中央、省环保交办问题逐步清零,督察交办问题从有到无;多项工作创建位列州、省先进,环境创建成果全面开花;园区环境指标均维持高质量,“州府新城”愈发水秀山青;企业布局合理,规划分区得当,一个产业繁荣,绿色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湘西高新区徐徐展开。
十余载栉风沐雨,数代人砥砺前行。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,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也是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始终遵循的理念,生态环境工作依然任重道远,湘西高新区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攻坚克难,久久为功,鼓励绿色产业集群发展,补全园区产业拼图,增强经济活力,激活创新动力,奋进新征程,勇创新格局,探索一条高质量经济发展与生态驱动协同的绿色崛起之路,为经济发展注入鲜明的生态环境“底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