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
湖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
2021年,面对局部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、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、省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部署,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全面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,坚持“稳进高新”工作方针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,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迈好了第一步,见到了新气象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6063.09亿元,同比增长7.7%,其中,服务业增长7.9%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.4%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.4%;进出口总额增长22.6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%;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.9%;居民消费价格(CPI)上涨0.5%;新增城镇就业75.3万人;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。
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,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以上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.2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.5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.5%,进出口增长12%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%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以内,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粮食产量600亿斤以上,生态环境指标稳步改善。
实现上述目标,要重点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:
一、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着力扩大省内需求
积极扩大有效投资。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,加强项目开发、前期推进、项目储备,以项目等机遇、等资金,超往年进度多形成实物工作量,加快基础设施“五张网”建设,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。交通网,加快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,基本建成湘西机场,推动“1+13+N”通用机场网络建设;确保常益长铁路建成通车,推动长赣、邵永、铜吉铁路全线开工,争取国铁集团启动襄常、益娄、石张等项目前期工作,实施常益长与武广高铁直通线工程,推进长沙西站、株洲火车站等枢纽站场建设;推动平伍益等5条高速通车运营,新开工建设京港澳高速耒宜扩容、沪昆高速金醴扩容、桂阳至新田等高速公路,继续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;新开工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、湘江永州至衡阳航道三期等工程,推动建设一批高等级港口泊位。建成长沙地铁6号线,加快长沙地铁7号线一期、磁浮东延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。能源网,强化电力支撑,确保荆门—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产。加快推进平江电厂、华容电厂、五强溪扩机工程、平江抽水蓄能、新粤浙广西支干线湖南段、娄底生态治理光伏、电网建设等项目。水安全网,启动实施洞庭湖重点堤垸防加固一期工程及洞庭湖区排涝能力建设,加快犬木塘、椒花、毛俊水库以及涔天河水库扩建灌区工程建设。物流网,持续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,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,持续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。信息网,力争新建5G基站2.5万座,推动全省14个市州主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。聚焦产业发展,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,重点抓好中联泵送智能装备基地、三一智联装备基地、中石化巴陵己内酰胺、邵阳特种玻璃、三安半导体二期、邦盛储能电池材料、湘钢提质增效、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核心元器件、长远锂电池正极材料、正威铜基新材料十大产业项目,全力推进岳阳乙烯项目,力争产业投资增长8.5%左右。加强项目滚动递进开发,对“十四五”规划体系谋划的项目、产业领域根据市场发展新萌生的项目、国家投资政策催生的项目、民生发展需要提前实施的项目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快整改的项目,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前期工作,形成“四个一批”项目建设良性循环。加强要素保障,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,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,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。用好国家重大项目直供地机制,定期梳理符合国家布局的重大项目,向国家争取优先落地。持续强化政银企合作,将各类重大产业、基础设施、民生、科技研发项目定期向各大金融机构推荐发布。大力盘活存量资产,规范有序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试点。持续激发消费潜力。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,加快充电桩、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。接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。拓展消费新场景,培育壮大智慧零售、智慧旅游、数字文化等消费新业态。实施全域旅游战略,挖掘红色文旅资源,大力激发乡村旅游潜力,办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,实现办一个大会,完善一批设施,推进一批项目,推介一批景区,形成一批品牌,孕育一片市场,加快一方发展的目标。支持张家界等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,支持长沙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。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,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和农村物流配送。加大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,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,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。
二、坚持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
落实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,升级建设“3+3+2”产业集群,全面实施“链长制”,培优育强22个优势产业链,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,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.5%左右。实施产业发展“万千百”工程。按照省市县分级推进、梯度培育、滚动发展的方式,围绕主导产业、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,持续培育一批万亿产业、千亿企业、百亿项目。推动钢铁、汽车、石化、烟草、有色等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加快培育先进化工材料集群,大力发展通航产业链。加大先进制造业产业引导资金投入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深入推进“五好”园区建设。落实园区发展“1+3”政策体系,完善园区“以亩产论英雄”评价激励机制,力争千亿园区达16家。编制产业园区国土空间规划,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园区调区扩区。抓好园区数字地图编制与应用,加快园区提质提效。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,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、企业上市“金芙蓉”跃升行动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,持续推动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,大力引进“三类500强”企业,扎实推进湘商回归,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。开展“纾困增效”专项行动,指导企业用好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、灵活用工税收管理等政策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。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。深入推进“两业”融合发展示范行动,抓好国家、省级试点建设。实施服务业示范集聚区提升工程,围绕数字经济等领域新设创建一批示范集聚区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。强化算力支撑,加快发展“大智移云”战略性新兴产业,大力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,加快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等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,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%以上。建设100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,推动1万户以上企业深度“上云”。
三、坚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
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持续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。强化动力支撑,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,力争在种业、信息、航空航天、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。优化研发财政奖补政策,积极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揭榜挂帅,重点抓好“十大技术攻关项目”。力争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4200件左右。完善科技创新平台。加快“三区两山两中心”建设,发挥好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、支撑自主创新、转化创新成果等方面的作用。高标准建设岳麓山实验室,抓好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,推动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。培育壮大多层次创新主体。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政策,健全专业化孵化服务体系,挖掘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,新增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。简化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型新型研发机构登记审批。深化省属科研院所改革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。加快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化建设,推动实现分市场市州全覆盖。强化科技金融支持,有序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,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。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%左右。强化创新人才引聚。落实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,进一步完善“揭榜挂帅”制度。深化科技人才、成果评价改革,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。深入推进芙蓉人才计划,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,对急需紧缺的海内外顶尖人才,实行“一事一议”“一人一策”。
四、坚持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动力,加快建设改革开放高地
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深入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,争取长株潭获批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。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,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,提高净资产收益率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。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,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,非税占比控制在30%左右。抓好科技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,稳步推进制造业动产抵(质)押融资、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贷款改革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改革等试点。以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,支持更多湘企走向资本市场。深化价格体制改革,建立健全用户侧峰谷分时电价体系,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。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。全面完成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任务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继续推进审批服务“四减”和服务事项标准化,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,深化“双随机一公开”工作。把企业群众更多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纳入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清单,推动更多事项“全省通办”“跨省通办”。加快推进“交房即交证”。加强信用体系建设,推动出台《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》,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,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。组织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。深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“六个一”行动。加强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管,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。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。深入推进规则、规制、管理等制度型开放,以自贸试验区为重点打造制度创新高地。抓好两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成果落地,深入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。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提质升级,打造中西部跨境电商集散中心。积极对接融入“一带一路”,抢抓 RCEP正式生效机遇,积极开拓东盟市场,大力发展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。实施百强外贸企业招引工程,力争实际利用外资、实际到位内资分别增长20%和10%左右。完善“湘企出海+”综合服务平台,加快推进海外仓项目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。
五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
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落实“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”战略,新建高标准农田460万亩,加强耕地保护,持续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和种植结构调整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左右。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,大力推进种业创新,提高农机装备水平,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。抓好农资保供稳价,执行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,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。继续实施优质湘猪工程。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全产业链发展。深入实施“六大强农”行动,培育发展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,加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力度,加强农业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、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。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统筹推进农村“厕所革命”、生活污水治理、生活垃圾处理,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。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,强化农村供水保障,实施农村电网电气化提升工程,推进数字乡村建设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。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。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。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加快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。同时,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。
六、坚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积极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
对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。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,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作发展。深入实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方案,推动实施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。对接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,加快建设西部陆海经济往来双向大通道。持续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。优化区域发展格局。实施强省会战略,引领带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。争取国家批准并实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,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共建“轨道上的长株潭”,配套出台国土空间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等专项规划。加快绿心中央公园建设,加强民生工程共建共享。支持岳阳、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。制定出台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,实施洞庭湖北部水资源配置等工程,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、滨水产业、港口经济。持续提升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载能力,强化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,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、北部湾和东盟的对接合作,着力引进特色产业。落实《关于新时代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意见》,加大对湘西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财税、金融、科技支持力度。推进革命老区、资源型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,抓好湖南中部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。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,以特色产业为支撑,以产业园区为引擎,以县域城镇化为载体,推动县域经济提质提量提速。持续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,重点支持15个国省示范县建设。深化扩权强县改革。促进特色产业小镇规范健康发展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加快城市防洪排涝、城镇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,继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城镇棚户区改造,深化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示范。积极争取第二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。
七、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
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。构建“碳达峰碳中和”“1+1+N”政策体系,深入推进“碳达峰十大行动”。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,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。严格“两高”项目管理。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,在增强供给能力的同时,实施全面节约战略,加强资源节约、集约、循环利用,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。广泛开展绿色机关、绿色家庭、绿色社区、绿色出行等行动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。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,持续开展“夏季攻势”。以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为重点,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、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,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。以“一江一湖四水”为主战场,打好长江保护修复、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,加强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。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。加强“一江一湖三山四水”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,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,保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%以上。积极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,实施好沅江流域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方案。加快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。推进环境信用评价、排污权交易、碳排放市场机制建设。
八、坚持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扎实强化民生保障
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,努力缩小城乡差距、区域差距,扎实推进共同富裕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。抓好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。开展高校毕业生留湘回湘来湘活动,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托底援助,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。推进“创响三湘”行动计划,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推广应用职业培训券。做好重点企业和省级产业园区常态化用工保障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大力发展公办园和农村学前教育,建设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00所以上。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、职业教育“楚怡”行动计划。加强资源整合,支持高校改善学生住宿条件。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,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。力争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.95年。深入实施健康湖南行动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,切实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,提高医院管理水平。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西医协同发展,建成一批达到三级医院水平的县级医院。力争新增执业(助理)医师数4650人左右。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。推进体育公园、潇湘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建设,高水平建设长沙奥体中心。同时,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,持续抓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“门前十小”示范工程等重点工作。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。继续实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工程,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,力争街道(乡镇)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0%左右,增加养老床位3万张左右。落实支持三孩生育政策,加强托育设施建设,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6.5万个左右,积极创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儿童友好城市。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。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。实施全民参保专项行动,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4.7%。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制度,巩固提升失业保险省级统筹,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。确保社保基金绝对安全。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,开展残疾人富康工程。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。
九、坚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,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
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。落实落细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各项措施,抓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筛查和重点场所防控,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人群和接种范围。切实保障能源安全。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。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,在保持煤电装机合理裕度的同时,大力发展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,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建设,有序推进电化学储能发展,力争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140万吨标准煤。加强电煤调运保障。加快推进“宁电入湘”、气化湖南工程和能源储备能力建设。优化有序用电政策,不搞“一刀切”。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。落实“六个一批”化债举措,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,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。健全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制,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。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。坚持“房住不炒”,夯实城市主体责任,切实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。加大非住宅去库存工作力度,压实房地产企业自救主体责任。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,解决好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。强化价格监测和分析预警,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。层层压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、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,持续做好防灾减灾、应急管理等工作,深入开展老旧管道、非煤矿山、道路交通、建筑施工、农村危房、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,推动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。持续抓好食品安全、信访维稳、治安防控、动物防疫等工作,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,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。
附件:湖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
附件
湖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